人形机器人Figure 01

       近来,人形机器人备受关注。国内举办了人形机器人大赛暨人形机器人百人会论坛,以聚集我国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军者为目的。而在美国,人工智能公司OpenAI与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 AI合作,推出了备受瞩目的人形机器人Figure 01,这一产品植入了最新版GPT技术,使其具备了与人类对话、听觉、语言和自主决策等功能。


        人形机器人走向普及化是迟早的事情,这一观点从市场需求来看得到了印证。由于其能够模仿人类外观、形态和行为,人形机器人能够无缝地融入人类社会,利用人类的基础设施和工具,在航空航天、智能制造、农业生产和家庭服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。尤其在全球人口增长放缓、老龄化比例上升的背景下,许多人认为,可以充当家庭养老陪伴的“机器人保姆”可能是未来最大的刚需,也是人形机器人最理想的应用场景。


        然而,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,要使人形机器人真正走进千家万户,仍面临重重困难。尽管美国发布的视频中,人形机器人Figure 01展示了抓取递送苹果、整理桌面餐具等简单家务活的能力,但与此前推出的第三代人形机器人相比,它们的“大脑”“小脑”“肢体”等方面都存在不足,无法独立完成所有家务活,并且价格昂贵,无法真正取代人类保姆。


        GPT大模型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机器人更加智能,使其具备学习、理解、推理和决策的能力。这标志着机器人“大脑”的进化,展示了科技迸发的希望。然而,控制机器人运动的“小脑”以及执行动作的“肢体”的进化仍需要新的科技突破,前路依然困难重重。


        目前,人形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,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焦点、未来产业的新方向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。在这个新的发展方向上,中国展现了积极的竞争意愿和实力。


        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物理空间的重要体现和关键装备,集成了人工智能、高端制造、新材料等先进技术。中国在这些技术领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,拥有超过4400家人工智能企业,算力总规模居全球第二,以及在全球153座灯塔工厂中超过40%的占比,其中62座位于中国,均代表了中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顶尖水平。尽管中国的新材料技术起步较晚,但进步较快,部分新材料已实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“并跑”甚至“领跑”。


        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3年10月20日印发了《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》,明确了到2027年,我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,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,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,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展目标。这表明中国已经确立了明确目标、坚定的信心和科学的布局。


        据中国电子学会数据显示,到2030年,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700亿元。人们期待中国制造的人形机器人能实现高性能、低成本并实现批量化生产,从而使之聪明灵活,走进千家万户。


扫一扫 微信联系
Baidu
map